在广东汕尾,即便到了一月,气温仍在20摄氏度以上。这个时候,为了避开高温,农户们通常在凌晨2点戴上头灯,开始在苞谷地里抢收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——甜玉米。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是27岁的黄轩,他来自“中国甜玉米之乡”广西横州,是一位“农二代”。毕业后,黄轩曾经到深圳打工,但几年后他意识到自己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,于是决定回到老家种甜玉米。不同于他的父辈,黄轩不仅将甜玉米卖到线上,还将其销售扩展到了广东地区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11年前,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时,有一位名叫秦宗暖的“逆行者”辞去了广东的工作,回乡务农,并开始种甜玉米。之后,他牵头成立了鑫源果蔬,并采用“合作社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、深加工、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产业链。秦宗暖不仅仅是生产甜玉米,他还打通了电商平台销售渠道,订单量近10万单/月。


到了年关,香甜脆嫩的甜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。但是在横州,甜玉米通常一年可以种植三次。为了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,横州人近年来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、惠州、徐闻等地承包土地,开始种植“第四造”甜玉米。这种现象也成为了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。越来越多的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,回到家乡,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渠道,他们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,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。


在何婷的“前半生”中,她经历了一系列典型的小城镇青年奋斗史:考大学、北漂、买房、结婚、生子,最终成为了一名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“普通人”。


不像许多人在离开北上广时会感到犹豫不决,何婷决定果断卖掉她在北京的房子,带着家人回到她丈夫的家乡——广西南宁。在那里,老人们过着舒适的生活,孩子们围着他们膝盖转,一家人幸福快乐。何婷也从这里得到了她的创业灵感——广西的农产品。


去年,当她决定创业并专注于农产品销售时,她的团队制作了一款小程序,开始在线售卖各种广西土特产。其中,被称为“玉米大王”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吸引的客户之一。


但最终,秦宗暖并没有被说服,反而让何婷改变了主意。他说:“直接种玉米不香吗?”于是,两位新的农业创业者达成了共识。


“以前,年轻人志向远大,想要到外面发展;而现在,很多人愿意留在家乡。”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说道。

黄轩也认为,无论是打工还是回家种玉米,都有它们各自的辛苦,但是种植玉米赚的多一些。目前,他每天可以卖出超过1万斤的玉米,线上线下各占一半的比例,最近两年收入不错。


在彭楷看来,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在回流家乡。他说:“过去,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去广东打工,但现在,当地的农产品越来越有价值,许多人都回到家乡创业,有的开电商,有的从事农业种植,各展所长。”


2021年5月,横州发布了《横县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(2021—2023年)》,显示该市已累计投入约5.15亿元的创业创新资金,吸引并带动了6万人就业创业。


在横州这个农业大市,茉莉花和甜玉米是两张名片。从1984年开始,横州开始种植甜玉米,最初只有50亩。但是,随着当地农民的努力,甜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5.06万亩,年产量为26.88万吨,产值为7.08亿元,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之一。校椅镇的农民成为了甜玉米产业的“拓荒者”,而横州石塘镇有3万人从事相关工作。


甜玉米的成功种植源于当地的“计划生育”政策,即只留下优秀的苞,而不是像北方玉米一样一年只有一次收成。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,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了育苗移栽的做法。这种方法节省了时间,提高了效率,并将平均亩产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。横州甜玉米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体系,包括营养杯育苗、免耕、定向栽培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等。


在甜玉米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后,价格也随之上涨。2007年后,甜玉米的赚钱效应越来越明显,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,2017年更是卖出了2.8元/斤的高价。市场对甜玉米的青睐,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。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、云南等省,而横州的头茬玉米则在5月中下旬才上市。


电商已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。随着物流设施和保鲜技术的改进,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。当地的新农人们通过产地直发,让家乡的鲜玉米直接到达千家万户。除了鲜食玉米,他们还发展出了生态农业。围绕玉米产业,横州市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。县乡村物流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提供公共服务,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。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1—8月,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,带动就业创业1.68万人,实现电商销售额101.8亿元。


当一座小城市拥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时,它变得充满活力和时尚。例如,“乡村超模”陆仙人是我们横州人,某些明星则代表我们的“网红玉米”在电商平台上推销。


新农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仅生产“玉米大王”,他们开始利用手机和直播等新技术,推广他们的农产品。通过直接从产地发货,他们能让家乡的新鲜玉米送到千家万户。


除了鲜食玉米,当地的新农人还善于利用玉米各部分的资源,从而发展出生态农业。他们先卖玉米笋,再卖玉米苞,将玉米花用于凉拌菜,利用玉米秆喂牛,牛粪种蘑菇,以及用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等。


横州的玉米产业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分工模式:年轻人做电商,中年人从事种植和加工,老年人则参与分拣和打包。

虽然种植玉米辛苦,但黄轩在过去的7年里通过种玉米购买了房子和汽车,实现了他以前在农村时期向往的生活。


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介绍说,横州市建立了县乡村物流服务系统,提供冷链仓储、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,解决了小规模农产品运输问题。物流服务已扩展到233个村庄,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。


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1月至8月,横州市有5257家网店,带动了1.68万人的就业和创业,实现了35亿元的电子商务交易额,同比增长17.6%。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5.96亿元,同比增长34.54%。


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在推动当地的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。此前,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的线下批发价为每公斤4元时,横州生产的“白甜289”和“中国红”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—10元的售价。

彭楷主张,“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”。他认为,横州产的甜玉米应该抓住电商平台年货节等机遇,推动产业从粗放模式(成吨卖、称斤卖)向精品模式(论个卖、精深加工后再卖)转变。

数据来源:本站,禁止转载

小程序名称:食品业供需数据库
在手机上打开微信,扫描上方的小程序获得更多价值资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