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属的一种茶叶,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栽培茶叶的证据之一。古代中国的文献称其为“皋卢茶”。苦丁茶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,还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保健品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。据古籍记载,苦丁茶在古代中国的南方地区尤其受到重视。
苦丁茶的药用价值也得到了许多医学家和文献的认可。在《东汉文献》中便记载了苦丁茶治病的功效。《大观本草》一书中也将其列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茶叶。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巨著《本草纲目》中详细地描述了苦丁茶的药用价值,认为其能够止渴明目、除烦解毒、利尿通便、治淋病等多种疾病。
据史籍记载,苦丁茶作为宫廷贡品始于北宋皇佑五年。一个半族首领名叫许朝烈为了讨好宋仁宗,希望能够获得封官和封州,于是他在广西万承县的一片千年野生古茶树上选取了春季的嫩芽,精心制成了干茶进献给皇上。宋仁宗经过几个月的品尝后,认为苦丁茶不仅口感独特,还能够提神醒脑、健胃消食、通肠利便。他认为这种茶具有不老长生的功效,因此要求许朝烈年年进贡,还将其封为第一任土官,世代相袭。许朝烈也十分高兴,从此更加积极地进献苦丁茶。
总之,苦丁茶作为一种传统的茶叶品种,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传承。其独特的口感和药用价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。
几年后,仁宗皇帝喜好养生,因此大臣们都学着他喝苦丁茶。后宫三千嫔妃发现苦丁茶不仅有养生的功效,还能保养肌肤和美容,于是每天都要求用苦丁茶叶煮水洗澡。可是,苦丁茶树的产量很低,许朝烈以往供进贡的数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,该怎么办呢?
许朝烈没有答案,但是天雷给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。茶树的巨枝被天雷劈断,许朝烈趁机上书朝廷,声称茶树已经被天雷劈死,再次种植需要时间,请求免除进贡任务。尽管仁宗皇帝很失望,但他没有其他办法,只好同意了。虽然苦丁茶并非完全绝种,但是为了避免欺君行为,许朝烈宣称自家苦丁茶已经绝种。这个谎言传开之后,苦丁茶绝迹了很长一段时间,直到后来才重新问世。
苦丁茶的嫩芽呈现出紫红色,传说是被茶女阿香的鲜血染红的。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阿香的茶女,官府想把她选进宫里,但阿香尽力反抗。那天,当她被强行送进宫殿之时,她趁人不备,在悬崖上跳崖自杀。她的鲜血洒到苦丁茶芽上,茶芽由此变成了紫红色,味道也变得甜美浓郁。后来,人们称苦丁茶为紫笋茶。
还有一个传说,说唐朝时有位名为松诗人的文人,虽然他很有文采,但年近50时却屡试不第。于是,他南游西樵山隐居,并教导当地居民种茶。他一直在寻找苦丁茶种子育苗的方法,他先给仙鹤喂茶果,再从它们的粪便中提出茶籽育种,但未成功。后经一位神仙的指点,他使用蓬莱阁的仙水浸泡种子,最终获得成功。这个方法让西樵山成为一个茶叶种植区。在山中种植茶叶和创作诗篇,松诗人在70岁高龄时才考取进士。后来,人们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茶仙庙,以纪念他的功绩。
段落一:明太祖朱元璋因结肠炎、便秘等通便困难症状而苦苦求医,但太医用了很多药都没有明显效果。最终,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医治方法的努力下,一位中药医生从岭南地区将苦丁茶进贡给太祖,建议连续饮用7天。太祖服用后,顽疾终于治愈了。苦丁茶因此被列为宫廷贡品,成为一时之风。
据满清野史记载,慈禧太后中年患上了糖尿病,而方剂疗效不佳。这时,有一位猎人向太后推荐使用苦丁茶治疗糖尿病,结果病情大为减轻。太后十分满意,进一步行政措施保护苦丁茶树,以免过度采摘导致濒于灭绝。
现代医学已经证实,苦丁茶具有润肠通便和降血糖的效果。因此,如果有人患上了太祖和太后曾经患过的病,可以试着使用他们当时用过的方子。
在鸦片战争之后,英国殖民者也跟风开始饮用苦丁茶,在广州沙面十三行租界设立收购点,以换谷三十担为价换取苦丁茶,价格相当昂贵。
至今,两广地区的很多百姓一直保持着用苦丁茶治病的习惯。据说,甚至连家畜瘟疫也可以通过苦丁茶防治,尤其在夏天,苦丁茶更是被大量用于消暑防病。这种风俗在贫穷人家特别普遍。
但由于过度采伐和苦丁茶自身繁殖难度大等原因,从本世纪初年开始,苦丁茶逐渐绝迹并失传,人们只能从史书中了解到其功效和神奇传说,却无法再看到苦丁茶的真实样本了。
数据来源:029food,禁止转载
小程序名称:食品业供需数据库
在手机上打开微信,扫描上方的小程序获得更多价值资讯。